《用户体验的要素》(三)如何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用户体验的五大要素?

在我之前的两篇读书笔记《用户体验的要素》[] 和 [] 中简单介绍了著名用户体验设计师 JJG 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用户体验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工作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回头看看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表现层 surface 框架层 skeleton 结构层 structure 范围层 scope 战略层 strategy 似乎有大堆的工作要做需要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似乎是这样但在《用户体验的要素》一书的最后章节作者却不这么认为……

我们有了可靠的用户体验要素模型,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去很好的运用这个模型运用这些要素,当然成立由专注于各个方面专家组成的小组行之有效例如:腾讯 ISD淘宝 UED 等等,不过多数情况下考虑到有限的资源,小团队通常没有能力去组建此类专家小组,但大部分情况下有限资源的小团队其实也能达到相似的目标,甚至能够产生比一个大团队更好的结果。

用于解决用户体验问题的方法成功与失败归根结底只有两点差异:了解正在试图解决的问题 了解解决之后造成的后果。例如大家已经发现主页上的某个按钮是个问题但是问题具体是尺寸太大还是颜色不协调(表现层)又或者是放置的位置不对(框架层)甚至是按钮的功能非用户所预期的(结构层)那样?对于网站做出的任何一个修改都将连锁的反应到之后的各个层次,某个设计非常好的导航可能完全不适合结构层的另一部分。

大部分时间对于用户体验问题的决策被体现在几种情况:由现状决定(Design by Default)由模仿决定(Design by Mimicry)有领导决定(Design by Fiat)大家应该都有同感 ^_^

面对用户体验中需要解决的纠缠不清的小问题,有时是会让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有时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会让你重新考虑之前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你需要在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中进行评估和取舍,多数情况下我更倾向于满足 80% 用户的需求当剩下的 20% 用户与开发或执行成本严重冲突的时刻,当然在用户体验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也是 “以节省时间或金钱的名义对用户体验敷衍” 最后你将发布一个明知道很垃圾但却没有机会去修复的网站。

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可能会在短期内话费大量的时间,但他将在未来一个更长时期中节省更多的时间,中国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多数情况下,上一级层面中的错误可以被低一级的成功所掩盖,相似的如果在上一级做出的正确的决定是建立在低一级层面错误的基础上,那这些决定则毫无意义。一些漂亮的网站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完全不可用,过于关注视觉设计而排除其他用户体验要素使得很多网站宣告破产,并使其他公司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总是被网站问题所困扰。

还有 心态 对于整个处理用户体验过程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次对于用户体验的开发过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调整以适应时间、金钱、人力等等。如果没有时间去收集用户反馈?也许可以想想办法拿到客服的日志或反馈邮件;负担不起可用性实验室的费用?那就找几个朋友同事甚至家人来做一些非正式的测试。用户体验的过程更像是 “马拉松” 而不是短跑了解比赛的类型才能更好的设计策略赢得比赛。

在网站开发的一开始就从完整的用户体验出发,每一件与用户体验有关的事情都经过有意识的明确的决策,最后得到的必然是一份有价值的资产。

这是我的《用户体验的要素》最后一篇读书笔记,在结构上有点混乱只把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些要点整理下来,记得我刚刚学习网络技术时 OSI 七层模型能更好的帮助我去理解网络但实际操作中则更多的使用简化版的 TCP/IP 四层模型或者 CISCO 三层网络模型,对于用户体验也是如此,我们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再加上好的心态,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的网站同时满足战略目标和用户需求……